传统的家族观念还体现在家族的荣誉上。古人读书是为做官,做官是为光宗耀祖,当然官做得越大就越能光耀门楣。不过“为官须作相,及第早争先”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,就是告诫读书人要有远大的志向,莫要蹉跎青春。尽管这志向在现代人看来的确有些肤浅,然而它鼓励人们要努力上进的一面还是可取的。人要取得优异的成绩,就要首先具有力争上游的精神和高远的目标,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,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。
官有公法,民有私约。闲时不烧香,急时抱佛脚。幸生太平无事日,恐逢年老不多时。国乱思良将,家贫思贤妻。
国家有国家的法律,民间有私人之间的契约。在空闲的时候不做准备,危急的时候却临时抱佛脚寻求帮助。有幸生在太平无事的年月,恐怕没多久就会衰老。国家发生战乱时,才想到有名的将领;家庭贫困时才希望能有个贤惠的妻子。
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法则,不管是国法还是民约,其实都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。这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前提,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。这是人类通过几十万年的发展,经历了无数的腥风血雨之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。规矩一旦被打破,就会带来动荡和不安。公法也好,私约也罢,其职责都是要维护人民的生活不受侵害。在现代法制社会,只有具有法律意识,知法、守法、维护法律的尊严,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。
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在太平无事之日要做好多事之秋的打算,所谓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,只有平时做好充足的准备,才能从容面对重大的变故。不要去做“闲时不烧香,急时抱佛脚”的傻事,因为那是没有丝毫用处的。不在平时养精蓄锐,壮大自己的实力,到了国破家亡、危在旦夕之时才想到临时去找一个岳飞、戚继光出来恐怕是很难办到的。大至国家,小到家庭,道理是一样的。夫妻之间,同享福易,共患难难。家有贤妻,富日子能越过越好,穷日子也能过得安宁、和睦。因此,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应该在平时打好基础,如此才不会在发生变故时一筹莫展。
池塘积水须防旱,田土深耕足养家。根深不怕风摇动,树正何愁月影斜。
池塘里应提前储水预防干旱,田地应该深耕细作才能养活家庭。树根扎得深就不用怕狂风,树干长得直就不怕月影倾斜。
人需要为自己做些未雨绸缪的准备,以便防患于未然。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如果能够在无事时做好有事时的准备,平时打好基础,自然能够潇洒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。池塘在雨季积满水就不怕旱季无水灌溉,平时懂得积累财富的人就不会面对变故而手足无措。积累和筹备是一个过程,它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从现在做起、从点滴做起。参天大树不是成材于一夜之间,而是从种子萌芽,植根于泥土,根深蒂固方能经受风雨的洗礼而屹立不倒。做人也是如此,人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,无论是财富还是知识都是铸就人生的基石。而只要有正直的品格作为坚实的根基,就不怕来自各方的非议和责难,身正不怕影子斜,外在的东西又怎能轻易动摇一颗坚毅的心?因此,只要勤于积累财富、智慧,善于积累人格、品德,自然能够做到处事泰然、临危不惧。
学在一人之下,用在万人之上。一字为师,终身如父。忘恩负义,禽兽之徒。劝君莫将油炒菜,留与儿孙夜读书。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
从一个人那里学到的知识,可以运用在成千上万人的身上。只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过点滴知识,就要终身像尊敬父亲那样尊敬他。忘恩负义的人,如同禽兽一般。奉劝父母不要将油用来炒菜,而要留给儿孙们夜间点灯读书。书中有功名利禄,书中有娇妻美妾。
古人将读书当成一种事业。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做人应该懂得感恩。当你从另外一个人那里获得了你不具备的一些知识时,即使是一字之师,也应该对别人心存感激,更不要说在成长过程中悉心教导过自己的老师们了。尊师重师如今更具现实的意义。虽然如今讲究师生平等,提倡以一种朋友的方式去调和师生之间的矛盾,但是,有些时候这种做法反而会放纵学生,甚至使学生对老师不敬。当然其中不排除老师自身的一些原因,但是“严师出高徒”的说法并不完全过时,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。做学生的更要懂得,老师之所以可以成为你的老师,他身上必定有你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点,只有虚心受教才能获得真知。
现代人读书已经不需要用油来点灯了,“劝君莫将油炒菜,留与儿孙夜读书”这句话是在告诫父母,要为孩子的将来打算,下一代的教育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,为人父母者要有长远的计划,不要因为自己生活的挥霍无度而使孩子没钱读书。子女在铭记师恩的同时,也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良苦用心。刻苦读书、学到真本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。同时,还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真正目的,确立人生努力的方向,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前进的步伐更有动力。至于“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这样的言论早已过时,不足为信了。
莫怒天来莫怒人,五行八字命生成。莫怨自己穷,穷要穷得干净。莫羡他人富,富要富得清高。别人骑马我骑驴,仔细思量我不如,等我回头看,还有挑脚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