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衡阳KTV招聘网 > 衡阳热点资讯 > 衡阳励志/美文 >  嬴政亲政后立即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用李斯、尉缭之谋对战略作局

嬴政亲政后立即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用李斯、尉缭之谋对战略作局

2022-11-25 12:01:31 发布 浏览 499 次

嬴政亲政后,立即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,用李斯、尉缭之谋,对战略作局部但很重要的调整,加强进攻力量,加快进攻步伐,这就是“伟大的决定”,是关系历史进程的伟大决定。当攻赵之战连续受挫,部队被歼十余万,遭到他即位以来最严重的打击时,他能毫不动摇地继续执行他的战略方针,没有一定的洞察力、预见性和合理的冒险精神,是难以下上述决心的。

废除“逐客令”和大批任用外来人才,说明嬴政能够接受属下意见,能够容纳人才。李信本是一个勇敢的青年将领,在灭赵、破燕之战中,都立过大功。曾率领数千人的少数兵力,穷追燕军于千里外的辽东,迫使燕王喜杀太子丹献头求和。所以嬴政拒绝了老将王翦的要求,派李信为主帅率军攻楚,结果大败而归。嬴政发现自己判断错误,李信并非帅才,立即亲请王翦挂帅,倾全国之兵交其再度攻楚,终于获胜。而对待李信,嬴政也不是将战败之责完全推给他,自己承担了识人不准、使用不当的领导责任。他认为李信虽非帅才,但仍不失为优秀的将才,依然予以重用,命他率一支大军跟随王贲进攻辽东及代,终于俘燕王喜、虏代王嘉,消灭了燕、赵的残余势力。第二年随王贲灭齐,被嬴政封为陇西侯。这又说明嬴政不但能接受意见、容纳人才,而且敢于承担责任,勇于纠正错误和善于使用人才。这也是他虽不亲临战场指挥,却能决胜千里之外、迅速消灭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从嬴政的品格和他在军事上的伟大成就来看,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最高军事统帅。但他之所以应该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一定地位,在军事家的队伍中占有一席的原因,却并不在此。而是因为他继承前人军事遗产的墓础上,创建了一个统一的、相当完善的国防体系。

中国统一之后,主要威胁来自匈奴,嬴政因而将战略方向由中原转向北方。匈奴以骑兵大兵团进攻为主要作战方式,所以嬴政首先下令北部边境修整和增建长城,使之成为一道统一的国防防线,以限制匈奴骑兵机动性的发挥并从而夺取战场主动权。这条国防防线。是由大量依险据扼、利用有利地形修建的亭(哨所)、障(小据点)、塞(要塞、大的据点)、城(军事重镇)、再以长城联结起来的永备工事。亭、障有步兵戍守,城、塞中有以骑兵为主的各级预备队集中驻屯,战略机动部队部署在首都咸阳。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网络通往四方,主要防御方向有直达道路通至边防。沿途防线和驰道又密布着烽燧、邮驿等报警通讯等设施。当长城外的望哨发现敌情时,立即通过烽燧信号将情况报告至各级指挥部及一定范围的边防地段,进行战斗准备。通过邮驿传递,可以迅速地上报情况和下达命令,使中央及各级指挥部都能及时掌握边防情况及事态的发展。必要时可通过良好的驰道,在较短的时间内,集中足够的兵力于指定地点,或实施出击。可见这个以长城为主体的边防线,不但可以起到保障边内人民安定地生产和生活的防御作用,而且可以起到掩护军队集中、调动、作为进攻出发地位的作用。这样的国防体系,在我国军事史上是第一次出现,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,多数王朝的国防虽然有所发展,但在总体规划上,都没有完全突破嬴政创建的这个国防体系。因而,嬴政有资格被称为对我国军事有重要贡献的军事统帅。

韩信

韩信(前),淮阴人,汉初著名的军事将领。他熟谙兵法,常能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,为后世兵家所推崇。在楚汉战争中,他战功最大。刘邦称赞他“战必胜,攻必取”,列为兴汉三杰之一。先被封为齐王、楚王,后贬淮阴侯,最后为吕后所杀,韩信善于治军,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,统兵“多多而益善”,曾参与整理汉前兵家著作;并著有兵书三篇,及收集、补订军中律法,可惜都已失传。韩信韩信降为淮阴侯后,居京都。一日上朝,汉高祖刘邦问韩信说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答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刘邦再问:“于君何如?”信答:“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”刘邦笑着说:“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?”信答:“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,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”

韩信战略思想的核心是“多多益善”。就是在人心所向的基础上,尽量扩地增兵,广开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来源,大量扩建军队,从政治上孤立项羽,经济上压倒项羽,军事上包围项羽而最后战胜项羽。

军事家的战略思想,都产生于一定历史背景,并为其政治目的服务。韩信所处的历史背景是:陈胜、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,刘、项继之而起,刘邦乘虚入关,灭了暴秦;项羽救赵,全歼了秦主力章邯军,诸侯折服,威震天下。虽然楚怀王有约,“先入关中者王之”,但刘邦力量较弱,不得不接受西楚霸王项羽的号令,让出关中。项羽成了当时天下的共主。但项羽军力虽强,却失去人心,又不能用人,不仅刘邦不服,诸侯也多不服,项羽的天下是极不稳定的,这就是韩信所说他的“其强易弱”。刘邦的军队不仅数量上不及项羽,而且质量上更不如项军的傈悍善战。楚汉战争的经过表明直到垓下决战,刘邦军的突击力仍不如项羽军。在战役战斗上,正如项羽乌江自刎前所说的:“七十余战,未尝败北。”但刘邦入关后政治上颇得人心,也比较能够用人;经济上汉中地连巴蜀,潜力亦大。只有刘邦具有与项羽争夺全国统治权的可能性,韩信背楚投汉的原因就在这里。在这种楚强汉弱的特定条件下,韩信要辅助刘邦战胜项羽,就必须在战略上做到以多胜少,以数量上的优势,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。所谓多当然不是乌合之众,而是按军法治军,按号令行动,按阵法作战的节制之师。把新收编和征发来的士兵,迅速建成节制之师则是韩信的特长。他在刘邦颇得人心的政治基础上,扩地增兵,大量建立节制之师,在正确的作战指导下,以时间和多次的作战去抵消项羽军强大的突击力,终于使敌我的强弱易势,一战彻底消灭了项羽,获得了战争的胜利。

韩信灭魏后所提出的“北举燕、赵,东击齐,南绝楚粮道”的战略计划,充分体现了他的战略思想,是一个扩地扩军、包围项羽的绝妙计划。不仅刘邦大量抽调赵、代精兵充实荥阳正面,以抗住项羽的突击;韩信自己还建立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,实现了从北面包围项羽的战略计划,成为垓下决战最终击灭项羽最重要的因素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