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衡阳 [切换]
    衡阳KTV招聘网 > 衡阳热点资讯 > 衡阳励志/美文 >  近来昆仲所用何功?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⑥

    近来昆仲所用何功?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⑥

    时间:2022-09-06 14:13:40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905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近来昆仲所用何功?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,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⑥出来,则举业无非圣学矣。日记一编甚好,读书如此留心,方不是俗学。但判断前人犹易,磨勘⑦身心为难耳。七夕前后,刚巧得了疟疾,因此《尊篇》留在我这里好长时间尚未归还,现在同《康斋集》《龟山通纪》等一起送到。仔细看吴与弼先生的书,大体来说还是躬行仁爱之道、克制自己欲望的意思居多。明初的儒者,崇仁学派有真实工夫,我们真是比不上。但是,吴与弼先生

    近来昆仲所用何功?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,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⑥出来,则举业无非圣学矣。日记一编甚好,读书如此留心,方不是俗学。但判断前人犹易,磨勘⑦身心为难耳。

    七夕前后,刚巧得了疟疾,因此《尊篇》留在我这里好长时间尚未归还,现在同《康斋集》《龟山通纪》等一起送到。仔细看吴与弼先生的书,大体来说还是躬行仁爱之道、克制自己欲望的意思居多。明初的儒者,崇仁学派有真实工夫,我们真是比不上。但是,吴与弼先生在论述格致上略微觉得有些不足,因此他的议论还缺少自己的独特主张,而且其行事也时有不让人满意的地方。吴与弼先生与薛瑄先生、胡居仁先生相比,并非没有高下之分。

    最近你们兄弟在读什么书啊?虽然应对科举考试不能不用力,但是必须让你读过的每个字都能从身心上领会出来,那么科举考试也无非就是圣贤学问了。日记一编非常好,读书这么用心,才不会沦为世俗流行之学。不过评判前人是非还算容易,反复琢磨自己的身心就难了。 苦:疾病。 《康斋集》:明吴与弼著。吴与弼(1391—1469),字子傅,号康斋,明江西崇仁(今江西崇仁)人,崇仁学派创立者,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在清代黄宗羲的《明儒学案》中,《崇仁学案》位列第一,吴与弼是《崇仁学案》第一人,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。吴与弼重求心得,不事著述,故其著作不多,主要有语录体《日录》一卷,今有明崇祯刻本《康斋文集》十二卷流传于世。 《龟山通纪》:宋杨时著。杨时(1053—1135),字中立,号龟山,宋福建将乐(今福建将乐)人,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。熙宁九年进士,历官浏阳、余杭、萧山知县,荆州教授、工部侍郎、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。先后学于程颢、程颐,同游酢、吕大临、谢良佐并称“程门四大弟子”。又与罗从彦、李侗并称 “南剑三先生”。晚年隐居龟山,学者称龟山先生。杨时一生精研理学,特别是他“倡道东南”,对闽中理学的兴起,建有筚路蓝缕之功,被后人尊为“闽学鼻祖”。他著述颇多,主要有《礼记解义》《庄子解》《二程粹言》《龟山集》等。 薛:薛瑄(1389—1464),字德温,号敬轩,明山西河津(今山西万荣)人,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河东学派的创始人,世称“薛河东”。明永乐十九年进士,官至通议大夫、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。明天顺八年去世,赠资善大夫、礼部尚书,谥文清,故后世称其为“薛文清”。隆庆五年,从祀孔庙。薛瑄在北方开创了“河东之学”,门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关陇一带,蔚为大宗。其学传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“关中之学”,其势“几与阳明氏中分其盛”。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,称之为“明初理学之冠”“开明代道学之基”。高攀龙认为,明代学脉有二:一是南方阳明之学,一是北方薛瑄朱学。可见其影响之大。著有《薛文清公全集》四十六卷。 胡:胡居仁(1434—1484),字叔心,号敬斋,明江西余干(今江西余干)人,著名理学家。胡居仁是吴与弼的弟子,乃明初诸儒中坚守朱子学之最醇者。胡居仁为学注重体验和持守,一生致力于“敬”,以“敬”为存养之道,强调“静中有物”,静中自有主宰,即“有主”。他认为,心性修持中,“有主”是关键,主宰是“操持”“持守”的功夫,使“心存处理即在”。胡居仁淡泊自处,自甘寂寞,远离官场,布衣终身。讲学之余,笔耕不辍,勤于著述,有《胡文敬公集》《易象抄》《易通解》《敬斋集》《居业录》及《居业录续编》等书行世。 体贴:细心体会、领悟。 磨勘:反复琢磨;钻研。

    这是陆陇其写给弟子赵凤翔(字鱼裳)、赵慎徽(字旂公)兄弟的信,大约写于清顺治十七年(1660),当时陆陇其在松江朱泾周孟韬家做塾师。信中,陆陇其提到了宋杨时与明吴与弼、薛瑄、胡居仁等著名的程朱派理学家。他大力赞赏以吴与弼为首的崇仁学派理学家“真实工夫,真不可及”,而后指出吴与弼“于格致上微觉未足,故其议论尚少发明,而行事亦时有未满人意处”,因此,吴与弼不如薛瑄、胡居仁。从这简短的论述中,我们可以得知,陆陇其熟知并认可吴与弼、薛瑄、胡居仁等理学家,尤其赞赏薛瑄、胡居仁等坚守朱子学的理学家。陆陇其还在信中提醒赵氏兄弟:“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,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出来,则举业无非圣学矣”,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并领悟、践行圣贤道理。

    与周好生

    两月之内,再遭家变①,此实生平积愆②,天降大罚,复何言哉!惟有痛自刻责,庶天其厌祸③。

    偶书二语,置坐右云:“老大始知气质驳,寻思只是读书粗。”以此当韦弦④,即以此代祈禳⑤,但恐粗处未能尽知,驳处未能尽见。惟兄有以教之。兄处淡漠,奉老亲,此乃人生不易得之境。上天所以笃厚兄者甚至,岂弟所可望耶!研田⑥远不如近,必不得已,则亦无可如何者也。陆学师札奉上,此公素闻其方正,前在玉峰,承其枉顾⑦,因弟先解维⑧,不及一晤,觐候见时可一致意。弟归期当在望⑨后,岁内当图至武塘,种种俱俟晤时悉之。

    两个月之内,再次遭遇家人去世,这实在是因为平生造孽太多,所以上天降下严厉的惩罚,又有什么好说的呢!我只有痛心疾首,严加责备,也许上天会停止降下灾祸。

    偶然写了两句话,放在座位的右边:“年龄大了才知道气质驳杂,想来想去只是因为读书太粗。”以这两句话来警示自己,也用这两句话来代替祈禳,但是恐怕粗糙之处不能全部知道,驳杂之处不能全部见到。希望兄台教教我。兄台处世淡泊,孝敬年老的双亲,这是人生不易达到的境界。上天因此厚待兄台达到极点,难道是我可以期望的吗?坐馆,远的不如近的,若真有迫不得已的理由,那么也就无可奈何了。陆学师的信奉上,一向听说这位先生为人方正,从前在玉峰的时候,承蒙他屈尊来看望我,因为我乘坐的船先开走了,来不及见上一面,等到相见的时候请转达我对他的敬意。我回去的日子应当在十五以后,年内应当会计划到武塘去看望兄台,种种情况等到见面的时候再一一说吧。 家变:家里人去世。 积愆(qiān):指多罪咎。 厌祸:停止降下灾祸。 韦弦: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。用以警诫、规劝。出自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古之人目短于自见,故以镜观面;智短于自知,故以道正己。故镜无见疵之罪,道无明过之怨。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,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。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;董安于之心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故以有余补不足,以长续短,之谓明主。” 祈禳(ráng):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。 研田:以田喻砚,把读写看作耕作。此处指坐馆。 枉顾:屈尊看望。 解维:解开缆索。指开船。 望:月圆,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。

    这是陆陇其写给好友周梁(字好生,浙江嘉善人)的信,大约写于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)。据《陆陇其年谱》记载,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,陆陇其长子陆定徵亡故;十月,长媳曹氏也亡故。因此,陆陇其在信中说:“两月之内,再遭家变。”陆定徵生于清顺治十七年二月,亡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,年仅二十二岁。陆陇其在陆定徵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,他的英年早逝对陆陇其打击很大,这在陆陇其《告长子定徵文》中有明确表达。陆定徵死后不到两月,妻子曹氏忧思过度,因病而亡。陆陇其在五十三岁的时候,接连失去大儿子和大儿媳,晚年丧子,可谓莫大的伤痛。因此,他大声疾呼:“此实生平积愆,天降大罚,复何言哉!惟有痛自刻责,庶天其厌祸。”为此,陆陇其写了两句话作为座右铭:“老大始知气质驳,寻思只是读书粗。”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,陆陇其把家人接连去世看作是“气质驳”,而把原因归结为“读书粗”,以此来提醒自己更加认真阅读经典,知晓圣贤道理。信中,陆陇其认为周梁“处淡漠,奉老亲”是人生不容易达到的理想境界,表达了他对周梁的敬意,以及他想去看望周梁的计划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衡阳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