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章》尧乐名见于《吕览·古乐》《白虎通·礼乐》亦有解说,《
《大章》:尧乐名。见于《吕览·古乐》。《白虎通·礼乐》亦有解说。 《九韶》:舜乐。已见本书《齐俗训》。《尚书·益稷》有“箫韶九成”之语。《吕览·古乐》作“九招”。 《大夏》:禹乐。已见本书《齐俗训》。《吕览·古乐》作“《夏籥》九成”。 《大護》:汤乐。已见本书《齐俗训》。《道藏》本、刘绩《补注》本作“濩”。《周礼·大司乐》郑玄注作《大濩》。 《武象》:周武王乐。《吕览·古乐》作《大武》。
榘彟:规矩、法度。 “周”:《道藏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同。《文子·上礼篇》、刘绩《补注》本作“用”。当正。
古代的制度,举行婚礼不能称呼主人,必称父兄师长;舜娶二妃没有告诉父亲,不符合古礼的规定;继承君位要立嫡长子,周文王没有立嫡长子伯邑考,而立武王,不符合立嗣的要求;礼制规定三十娶妻,文王十五岁便生下武王,不符合娶妻的规定。夏后氏国君死去灵柩停放在大堂东面的台阶上,殷朝国君停柩在大堂两个柱子之间,周朝天子停柩在大堂西阶之上,这是殡礼规定的不同。有虞氏安葬尸体用陶瓦制的棺,夏后氏用土烧成瓦砌成堲周,殷朝君主用外棺,周朝君主设置墙和翣,这是葬礼的不同。夏后氏中夜时在室中祭祀,殷朝君主日中时在堂上祭祀,周朝君主日出时在庭院中祭祀,这是祭祀礼节的不同。尧时用《大章》之乐,舜时用《九韶》之乐,禹时用《大夏》之乐,汤时用《大護》之乐,周朝用武王的《武象》之乐,这是音乐制度的不同。因此五帝虽采用不同的制度,但是德泽覆盖天下;三王从事的事业不同,而名声却延续到后代。这都是按照时代的不同,而制订出的适宜的礼乐制度。比如就像乐师师旷的手施加在瑟的柱子上,上下移动的位置,没有用寸、尺去度量,但是却没有不合音律的。因此通达礼乐道理的人,才能进行适宜的弹奏。音声在外部扩散,而它的内部有一定的规律;在其中有规律主宰,因而要知道乐律法则的使用方法。
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,死,为之练冠,故有慈母之服。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,故大飨废夫人之礼。先王之制,不宜则废之;末世之事,善则著之。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。故圣人制礼乐,而不制于礼乐。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;政教有经,而令行为上。苟利于民,不必法古;苟周于事,不必循旧。
鲁昭公:春秋末鲁君,在位三十二年。 慈母:指抚养自己成长的庶母、保姆。 练冠:古代丧服,服一年之丧。《仪礼·丧服》规定三月。以上化自《礼记·曾子问》。
“阳侯”二句:高诱注:“阳侯,阳陵国侯也。蓼侯,皋陶之后,偃姓之国侯也,今在庐江。古者大飨饮酒,君执爵,夫人执豆。阳侯见蓼侯夫人美艳,因杀蓼侯而娶夫人。由是废致夫人之礼。记所由废也。”按:古蓼国在今安徽寿县、霍邱及河南固始一带。
著:使之显著。
“治国”以下几句:见于《战国策·赵二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