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]岁晏岁末[]尺素代指书信在纸张流行之前古人用木板或帛做成
[]岁晏:岁末。
[]尺素:代指书信。在纸张流行之前,古人用木板或帛做成大约一尺见方的版面来写字。用木板的叫做尺牍,用帛的叫做尺素。
[]准拟:希望,料想。
又
谢家[]庭院残更立,燕宿雕梁。月度银墙。不辨花丛那辨香[2]。此情已自成追忆[],零落鸳鸯。雨歇微凉。十一年前梦一场。
【赏析】 这首《采桑子》通常被认为是悼亡之作,但细细体味词意,并无法确指悼亡。审慎一些来说的话,词的主题应当是怀念十一年前的一场短暂的情事。而这场短暂的情事究竟有怎样的来龙去脉,今天已经完全无据可考了。
这首词虽然短小,却化用了若干前人诗歌的成句。“谢家庭院残更立”化用张泌《寄人》:“别梦依依到谢家,小廊回合曲阑斜。多情只有春庭月,犹为离人照落花。”“不辨花丛那辨香”套用元稹《杂忆》:“寒轻夜浅绕回廊,不辨花丛暗辨香。”“此情已自成追忆”化用李商隐《锦瑟》: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”依照今天的看法,这可能算是剽窃了,但在古代,词就是有这种化用的权利。这是因为词在一开始,是不被当作正经文学体裁的,所以人们对它的文学要求并不严格,久而久之,化用和套用便成了词的一项创作传统。
【笺注】
[]谢家:代指女子居所。
[2]不辨花丛那辨香:套用元稹《杂忆》“寒轻夜浅绕回廊,不辨花丛暗辨香”。
[]此情已自成追忆:化用李商隐《锦瑟》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”。
又
而今才道当时错[],心绪凄迷。红泪[2]偷垂。满眼春风百事非。情知此后来无计,强说欢期。一别如斯。落尽梨花月又西。
【赏析】 这首《采桑子》属于闺怨主题,描写一名女子因为和情郎分手而悔不当初的心情,写尽了女子心中的纠结。景语与情语时而错位,时而交织。“满眼春风百事非”就是一个错位的修辞,因为要说“百事非”,顺理成章的搭配应该是“满眼秋风”而不是“满眼春风”,但春风满眼、春愁宛转,由生之美丽感受死之凄凉,在繁花似锦的喜景里独掩百事皆非的悲怀,尤为痛楚。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没什么两样,但此刻的心绪却早已经步入了秋天。
“情知此后来无计,强说欢期”,回想当时的分别,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,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,约定将来的会面。那一别真成永诀,此时此刻,欲哭无泪,欲诉无言,唯有“落尽梨花月又西”———情语写到尽处,以景语来作结;以景语的“客观风月”来昭示情语的“主观风月”;这既是词人的修辞,也是情人的无奈。